查看原文
其他

行话丨真实的良善才是保卫家园的力量

专业的 中国交通报 2021-07-27

当前,全国进入“七下八上”防汛抗洪关键阶段。交通运输行业是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重要基础保障,守护路网、处置隐患、清理塌方、保通保畅,是交通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。特别是那些冲锋在防汛抗洪一线的交通人,不舍昼夜,不惧艰险,守卫着通往灾区的“生命线”。在他们身上,防汛抗洪的大事不那么轰轰烈烈,而是一桩桩、一件件质朴而又平常的琐事。正是这样的平凡和真实,收获了无数感动和赞誉,也凝聚起了保卫家园的力量。


在南方防汛抗洪形势最为严峻的阶段,本报两位特派记者前往湖北,深入防汛抗洪一线,忠实记录基层交通人抗灾救灾的过程。相关报道发出后,引发广泛共鸣,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。特别是《湖北宜昌:防汛一线的夜巡者》一文,仅在“学习强国”平台上的阅读量就接近500万,点赞量超过10万。


“塌方落石夜间行,危险潜伏黑暗中。主动向前不退缩,保通保畅一方宁。”正如读者真诚的反馈所描述,这些身处一线的交通人,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交通运输行业保通保畅的重要职责和使命。危险当头,他们默默坚守;道路通畅,他们转身离去。


当然,“共情”也是原因之一。读者们反馈道,被报道的主人公有“熟悉的陌生人”之感:熟悉,是因为他们任职于普通岗位,喜怒哀乐和普通人相通,也喜欢工作不忙碌的季节;陌生,是因为他们面对危险更加从容淡定,面对责任从不推脱逃避。读罢系列报道,我们再一次相信:英雄就在普通人之中,只要在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,人人都是英雄。


产生强烈“共情”的一个直接因素,是这些新闻报道产生于亲身体验、近距离观察,报道内容从细节到整体均忠实于事实,客观、真实地反映了交通人在防汛救灾中一点一滴的行动,使得英雄事迹如此打动人心,英雄形象如此可亲可敬。


这些报道的背后,是记者不断增强“脚力、眼力、脑力、笔力”的体现。众所周知,增强“四力”是辛苦的,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,深入防汛一线也面临着潜在的危险,记者需要义无反顾。


然而,在网络自媒体兴盛时代,深入一线探寻真相者渐少,脑洞大开编造故事者不少。真实的新闻在传播中被不断改造、渲染,甚至变得面目全非,逐渐成为新闻舆论场中值得警惕的现象。


同样是有关防汛救灾的另一则传播案例:前几日,安徽庐江县洪水破圩,抢险队伍尝试将挖掘机推入以堵住决口,但均被激流冲走。然而,该视频被某些自媒体剪辑后,加上了“正在抢险的挖掘机不慎掉入洪水被冲走”“愿挖掘机司机平安”等文字描述。新闻事件添加的虚构悲情桥段,的确带来了巨大的点击量,但真实性却大打折扣。


这正是时下部分自媒体的通病:臆想情节、夸大细节、悲情渲染,混淆真实与虚构的界限。口口声声说传播“正能量”,实际上不过是为了点击量;改编历史扩大传播,在有意无意中消解历史的严肃性。要知道,粉饰的美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,当人们发现被“欺骗”时,善意就会被消磨,面对真正的良善也会持有几分怀疑。


宣扬防汛救灾精神,是为了激发更多人的英雄之心,以共同面对灾难、保家卫国。放弃了真实性,防汛救灾精神就失去了立基之本。对照之下,记者们深入一线忠实记录的所见所闻,让我们看到了平凡而真实的力量,也让我们再一次坚信“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,人民是真正的英雄”。


一切美好,都以真实为基础。唯有真实的良善,才是保卫家园的力量,也是永远激励社会向上的力量。


作者丨栾公子



责编|廖芊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